每天看似不经意的一小步,其实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大步。以「脊骨神经医学」的观点,针对行走跨步时人体各个部位的连动运作机制,以及不适感或疼痛相对生成的原因做详细的分析。从幼儿期、青壮年到老年各个阶段,皆提出步态的发展、定型、退化等指标,厘清各种引发症的来龙去脉。
一、什么是「步态」?身体的动态平衡大工程
「步态」,指的是走路的方式,不只是脚部的动作,而是整个身体动态时的整体表现。
我们在一岁左右学走路开始,就需要倚靠双腿,一步一步的往前走。而这个动态的过程,就称之为「步态」。会影响步态表现的因素非常多元,包括整个身体的平衡性与肢体各部分的协调和稳定。
●影响步态表现的四大主因
˙身体的平衡感—平衡感能让我们在行进中不会跌倒。
˙核心肌群的协调性—能使身体稳定的直立,并支撑身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活动。
˙双腿往前踏出时的稳定性—决定我们步伐的速度、长度、宽度等变因。
˙双脚的足弓在推进时的力量—让我们可以扎实的站稳每一步。
以上这些所有的细节,都必须要相互环扣且良好的协调,才能够架构出稳健的步态,当有任何一处出现失衡,例如:足弓过低、某处肌肉受伤、肌群过于无力等,都会影响步态。而一旦养成错误的用力习惯,不仅体态会歪斜,更会带来身体多样化的慢性伤害。
二、奇妙而危险的「代偿作用」
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,例如:受伤、无力、过于紧绷等,身体便需要「暂时」藉由其他部位的协助来维持运作,这种人体自动支援的机制,我们称它为「代偿作用」。代偿作用其实经常在发生,而当原本的问题被解决后,身体不需要继续代偿作用,通常就会再回到原来的运作方式。
●不要低估「暂时性」的后果
会强调代偿作用的「暂时性」,是因为这本来就是身体为了维持及保护人体功能的临时反应机制。但是,万一原本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,而让身体长期继续使用这样的代偿作用时,就会造成一连串的代偿后遗症,甚至从脚底一路影响到头部。
举例来说,经常翘脚久坐的人,会因为骨盆长时间的扭转,让两侧的臀肌和腰肌张力失衡,造成单侧肌肉的紧绷无力。我们经常看到习惯翘右腿的族群(右腿在上左腿在下),左侧的臀肌变得相对紧绷无力(长期被压着),而在走路用力时,左脚会比较拖,而且身体会不自觉地将重心往右侧偏斜(因为左侧臀肌力量不足),并将力量集中放在右侧的膝盖上,造成右侧膝盖的提早磨损。许多长辈妈妈们,膝盖的退化性关节炎会一边先发作,或是只有一边会发炎,都是因为代偿作用的关系。
力学的连动,上下、左右、前后都会彼此影响,若要让代偿作用自行消失,恢复正常的运作,就要找出问题一开始的根本原因,才能够调整错误,重新建立正确的步态习惯。
【秒懂代偿】错误步态得负担高额「伤害利息」
代偿作用,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。当身体某处不足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时,其他部位自动提供支援协助,对于紧急提供协助的身体部位来说,它所承受的是「额外的负担」,这样的代偿作用需要持续多久,是否会造成人体伤害,关键在于出错的问题延续多久、可以多快被解决。
以上內容引用黃如玉作者:「從步態看健康」一書。如有侵權,告知即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