錯誤的步態,會引發全身性的問題嗎?

人体的构造环环相扣,走路不只是关系到脚部的动作而已,也会牵动全身的肌肉、骨骼与神经系统。走路方式正确的话,「步行」可谓有益全身健康的好运动;相反的,如果步态有错误,对健康的影响牵连甚广,不容小觑。以上这些体型外观的改变和身体的疼痛,都与你平常的步态习惯有关。
如果身体的疼痛或是这个「出错的部位」,是在「不知不觉」中形成,而且也不是那么明显(例如:长期缺乏运动而渐渐变得无力的核心肌群,或是因为习惯驼背而一点一点拱起来的胸椎),我们的身体很可能为了屈就这些「出错的部位」,日复一日之下养成错误的步态习惯!当我们习惯了错误的步态,肌肉也会逐渐改变施力的模式,身型和机能也会跟着走样。
以下来看看几个生活上常见的实际现象与疑问:

「萝卜腿」是许多女性的梦靥,有人每天又揉又捏、猛擦号称神奇的瘦腿霜,甚至戒穿高跟鞋,还是不见效果,满心着急满脑子问号……或许,问题是出在其他的地方。

身体的施力习惯,都是一个关节连着一个关节,上下左右相互牵动,没有任何关节或肌肉可以「独立作业」。正因为如此,如果足弓比较塌陷(俗称「扁平足」),足底的筋膜就比较无法施力做推进的动作,身体会仰赖小腿后侧的肌肉(腓肠肌)来协助。如果每一个步伐都让腓肠肌多做一些些的工作,久了之后,这个部位的肌肉自然会变得肥厚又壮硕,这可能就是你甩也甩不掉的「萝卜腿」出现的真正原因!

除了「萝卜腿」之外,「扁平足」也有可能造成「足底筋膜炎」。原因就在于走路时,足底筋膜必须持续的施力推进,当足弓太过于塌陷,足底筋膜的弹性和张力也会变得相对疲乏,身体在不知不觉中,会用更多的力气推进。而足底筋膜附着在骨骼的部位,就会因为过高的压力,造成慢性的些微撕裂伤,逐渐就形成了「足底筋膜炎」。

走路时倾斜一边的习惯,也是身体上下、左右相互牵动后的结果。每个人都有「惯用边」和「非惯用边」,而惯用边通常因为经常出力,肌肉的力量会比较大;非惯用边则会因为较少用力,相对的肌力较弱。如果平常出门时,经常是单侧背包包,而且习惯用同一边背,就会让两边肌力的差距愈来愈大。而当这样的失衡出现时,力量较大的那一边肌肉会变得比较饱满肥厚,身体也会因为两边负重习惯的差异而出现歪斜,渐渐地,力量较小的那一边负重时,身体就会变得不协调、不习惯,而身体歪斜的情况也会日益严重。

低着头走路的习惯,可能由很多因素造成。例如:有人曾经被路上的坑洞绊倒,从此就非常注意路面而低着头看路;也可能是从小缺乏自信,不想遇到熟人,遇到也想要假装没看到;或是近年来流行的「低头族」,在走路时低着头滑手机不看路等。这些原因,都可能因此而养成低着头走路的错误步态。

当自己不自觉的低头走路时,颈椎应有的C型弧度会受到改变,但为了继续支撑头部的重量,周遭的肌肉会变得僵硬紧绷,用以支撑头部的重量;背部的肌群则会因为身体的「驼背」,慢慢变得无力。许多人长年的肩颈酸痛,都是从「低着头走路」这个小动作造成的!

透过前面的自我检测与生活现象观察,你是否开始意识到—我们每天都在做、已经自然到不行的「走路」这件事,其实是攸关健康与体态的关键性活动!

以上內容引用黃如玉作者:「從步態看健康」一書。如有侵權,告知即刪!

購物車